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穿越时空的思念——社会各界祭奠抗美援朝英烈

来源:各界(下半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t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护送覆盖着国旗的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进至棺椁摆放区(2014年3月28日摄)。潘昱龙 摄 \t和风熙熙,鸟语阵阵

\t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护送覆盖着国旗的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进至棺椁摆放区(2014年3月28日摄)。潘昱龙 摄

\t和风熙熙,鸟语阵阵。清明节前夕,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肃穆安宁。

\t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的活动临时取消了。然而,70年斗转星移,人们对“最可爱的人”的敬仰却从未改变。

祭亲人

\t“大伯,当年爷爷过世时喊着您的名字,就是不肯合眼;奶奶为了找您,眼睛都哭瞎了;爸爸临终时嘱咐我一定要找到您!”到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时,冯同恩烈士的侄子冯现岭抱紧亲人墓碑,深情地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t纵是万水千山,也难以阻隔血脉亲情;纵是杳无音信,也不能消解家人的思念。

\t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孙大力忘不了烈士李方荣的家属前来寻亲的那一幕——

\t“哥,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你了。”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方沟村村民、76岁的李跃卿到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探访大哥陵墓时泪水涟涟,他一边哭一边用颤抖的双手将祭品摆在墓碑前,弟弟李汉卿也早已泣不成声。

\t兄弟俩完成了母亲临终前的遗愿:找到大哥李方荣,尽管他已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

\t1951年,年仅17岁的李方荣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一走,便是永诀。母亲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叮嘱李跃卿兄弟俩:一定要打听到你大哥的下落,给我一个交代。

\t多年后,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帮助下,兄弟二人终于来到大哥坟前。李跃卿将野菊花放在哥哥墓碑上,李汉卿把随身带来的一个红布包慢慢打开,绕墓碑一周,把从家乡背来的黄土缓缓撒在哥哥墓碑旁,又用双手在地上挖出一捧黑土,包好,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

\t“哥啊,跟我们回家!”两个头发斑白的老人擦擦泪眼,相互搀扶着走过一排排烈士的墓碑……每一块墓碑都似乎在讲述着一段感人故事,也似乎在守护着一方土地长久安宁。

\t参观者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内参观(1月9日摄)。潘昱龙 摄

忆战友

\t鸭绿江畔,青草泛绿,断桥挺立。

\t身着墨绿色的旧军装,手捧鲜花,8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刘金声在家人的陪伴下,隔江远眺对岸,追忆血与火的岁月。

\t阎成恩、杨宝山……望着滔滔江水,刘金声一遍遍念叨着牺牲战友的名字:“没有你们的流血牺牲,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t和刘金声一样,每到清明节,家住沈阳市浑南区高坎镇旧站村的抗美援朝老兵孙德山都会穿好自己的绿军装,把一枚枚军功章佩戴整齐,坐上公交车,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

\t就算无法到陵园扫墓,老兵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追思战友。孙德山腾出自己的大部分住房,建起了一座“革命历史及抗美援朝爱国教育馆”,自己和老伴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

\t“建了这座教育馆,我就能时常来看看他们。”孙德山愿意为参观人群义务讲解,“我想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历史。”

\t今年清明节,沈阳、丹东等地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取消了大规模纪念活动,代之以网络祭扫和远程祭祀活动。全国各地志愿军老战士纷纷来电来函,希望陵园能在清明节当天替他们拂去烈士墓碑上的尘土,献一束花、寄一份追思。

\t“穿越时空地域的网络祭奠,让人们的追思更悠远。”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高芳说。

慰忠魂

\t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下沉式纪念广场中央,主题雕塑静静矗立,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上,镌刻着名烈士的名字。

\t2013年,中韩两国达成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从2014年到2019年,韩方已向中方连续6年移交共599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t“未来还会有更多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我们正准备对地宫进行扩建,让英雄更好地归葬在祖国大地上。”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秦喆说。

\t近年来,现居丹东的退伍老兵刁庆锋、河北志愿者张红琢等人与河南、山东等地的媒体、志愿者们联合起来,与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多所陵园合作,发起一场场声势浩大的帮烈士寻亲活动,已帮助109位烈士找到亲属。

\t“我们每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聚在一起,就是一团团微暖的光火,照亮烈士回家的路。”刁庆锋说。

文章来源:《各界(下半月)》 网址: http://www.gjqks.cn/zonghexinwen/2020/0901/668.html



上一篇:我县各界集中收看“五抓一优一促”大型电视问
下一篇:黎智英恐吓记者被判无罪 香港各界促律政司上诉

各界(下半月)投稿 | 各界(下半月)编辑部| 各界(下半月)版面费 | 各界(下半月)论文发表 | 各界(下半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各界(下半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