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界(下半月)》收稿方向[05/29]
- · 《各界(下半月)》投稿方式[05/29]
- · 《各界(下半月)》征稿要求[05/29]
- · 《各界(下半月)》刊物宗旨[05/29]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古代各行各业有趣的专属吆喝!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们经常会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那些古代走江湖卖艺的,为了聚人,一般都会敲锣打鼓,再来一段开场白,然后再进行表演,用行话叫做捻场子,比如说: “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我们经常会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那些古代走江湖卖艺的,为了聚人,一般都会敲锣打鼓,再来一段开场白,然后再进行表演,用行话叫做捻场子,比如说:
“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今日在下初到贵宝地,因身已无盘缠,故在此卖艺,望各位有钱的捧钱场,没钱的捧人场啦!先谢过大家了!”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脚踏贵地眼望生人,城墙高万丈全靠朋友帮。”
“把势把势,全凭架势,没有架势,不算把势;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势;光练不说,那是傻把势”
俗话说,干一行吆喝一行,以前,农村的各种生活用品几乎全靠小商小贩走街串巷的进行贩卖,那个年代没有喇叭录音机,也没有别的宣传方式,小贩们也只能靠吆喝引起人的注意,从而买卖双方才可以达成交易。
货郎:货郎一般挑着货担,贩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针头线脑、头饰发卡、烟袋锅儿、洋胰子(香皂)、洋肚手巾(毛巾)等。货郎一般都是摇鼓叫卖。其构成是一个小拨浪鼓再系一个小铜锤儿,下边安一个木把儿,前边则平行安一个大小相当的铜锣,也系两个硬纸小锤儿,锣鼓一体。一摇木把锣鼓齐鸣。货郎摇鼓还有名堂,进村摇的鼓点是“出动,出动,出出动。”唤人们出来购货。人出来多了,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妇女们对这种声音耳熟能详,也很喜欢,大姑娘小媳妇一听到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出门来,看看是否有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剃头匠:以前的剃头匠几乎全是挑担而行,而且其担子很具特色:一端是一个桶形的东西,上边嵌一个铜盆,盆下放置一个炭火炉,盆里始终盛着水;另一端是一个近似梯形的木凳,凳下装几个小抽屉,可放置必要的工具。因为他们所用的担子(挑子)的一端总是热的,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歇后语:“剃头的挑子——一头热”。他们用的发音器也很特殊,自称“唤头”,也称“铁琴”。看上去很像一个大铁镊子,或音叉,长约一尺,两页中间留有空隙,另用一个小铁棍从空隙中撑过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响声,这种东西是剃头的专用工具。
卖肉的:有卖猪、牛、羊肉之分。他们只靠叫卖。旧时人们吃肉的观念是“肉越肥越好”。所以不管卖什么肉,叫卖时都要加上一个“肥”字,如“哪砍点肥猪肉去耶!”、“肥——牛肉嘞!”
打更的:也称“更夫”。旧时较大的村子每夜都有“打更的”。一夜分五更,更夫要按时打梆子,梆子亦称“柝”古有“重门去柝”之说。梆子是由硬质木(枣木)等制成。长约30公分,端面下宽上窄,其内部镂空后,上沿留一条长缝,下部安一个木把,以木棍敲打中空的梆体就会发出“梆梆”的声音。更夫的作用不仅仅是报时,还起到巡夜的作用。
卖油郎:人称“卖油的”,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综合性卖油的,他们卖各种油,如豆油、花生油、酥油、黑油(棉籽油)等;另一种是专门卖香油(芝麻油)的。前者多敲梆子,后者则用一种专用的工具叫“当得”。它是用一个上部略窄、面积如菜刀的铁板,上部两角各钻一个小孔,对应穿入一根绳作提手,另用一个约半尺长,手指般粗细的铁棍作击打器,在铁板左右晃动中,以铁棍顶端击打就会发出“当当”的响声。
农村走街串巷叫卖的太多了,即便在冬(淡)季,“窖酸梨”、“白梨冻儿”、“冻柿子”的叫卖声,也让人难以忘怀。其它如卖“卟噔噔”的、卖耍货的、卖糖瓜的、吹糖人的……如此等等,不胜枚举。随着社会的变迁,生产和交通的发展,这些走街串巷者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沿街串巷的五行八作的贩夫走卒,将贩卖货物用曲艺清唱或口技形式吆喝出来,现在的相声中多有表现。
文章来源:《各界(下半月)》 网址: http://www.gjqks.cn/zonghexinwen/2021/0316/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