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界(下半月)》收稿方向[05/29]
- · 《各界(下半月)》投稿方式[05/29]
- · 《各界(下半月)》征稿要求[05/29]
- · 《各界(下半月)》刊物宗旨[05/29]
96年前泰戈尔访华,各界名流作陪,鲁迅说:中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追星”这个词,其实细想一下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特殊产物,其实早在古代已经窥见一二。魏晋时期美男之风盛行,颇有现在“颜值即正义”的味道,一些长相貌美的人往往会被追捧者
“追星”这个词,其实细想一下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特殊产物,其实早在古代已经窥见一二。魏晋时期美男之风盛行,颇有现在“颜值即正义”的味道,一些长相貌美的人往往会被追捧者疯狂迷恋,最出名的莫过于“看杀卫玠”这个典故了。
传闻卫玠相貌出众,许多美人在他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因此他也有一批颜值追求者。不过他本人身体不好,在一次外出中被慕名前来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呼吸不畅活活“看”死了。
除却这种单靠颜值的,还有靠技术的。比如戏子方面也会有一众至死追随的票友,民国时期的梅兰芳便是如此。
在民国这个新旧思想冲击十分巨大时代里,各类明星层出不穷,有新时代电影明星,“老派”的社会明伶,拥有武装部队的军阀,还有新思想的文豪,每一种都有机会成为明星。
著名大文豪泰戈尔也是这样一名备受追捧的明星,他还曾三次访华,当时许多名流都热切接待他。不过在1924年这次,鲁迅见了他之后中途离去,并且还说了一句“一塌糊涂”,这又是为什么呢?
世界级文学大师说来惭愧,笔者第一次知道泰戈尔还是朴树的一首《生如夏花》,当时听了觉得歌词写的十分优美,激起了好奇心,于是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泰戈尔这个人。
泰戈尔是印度人,1861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邦,是家中幺子,从小受到全家人的宠爱。不过宠爱并不代表溺爱,泰戈尔的兄长们还是对他的学业比较严格的。
不过他就像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不愿意受到束缚,读书的时候就十分不适应学校的教条管理制度,追求自由生活,于是他的学业是没有读完的。
这个13岁开始独自创作诗集的人,一度成为家里头疼的存在。尽管他是最受宠爱的孩子,17岁的时候也躲不过父母为他安排的英国留学。
父母的意愿是让他学习法律,将来能在印度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这种制定好的人生显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偷偷瞒着父兄选择了文学专业,两年后回国从事的也是文学创作的工作。
创作需要灵感,这个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开始走遍了印度,走遍了世界各地。见到不同多多风土人情,看到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出了他非同常人的人性思考。
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亚洲籍获得文学奖的人。英国,日本,中国,苏联他都踏入过,也都从这些国家里了解了每个国家的不同文化。
对于中国他充满同情,对于苏联他则感到十分震撼,而且中国他不仅访问一次,而是三次,如果说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莫过于1924年受邀徐志摩等人的这次了。
尴尬的一次宴会泰戈尔作为一个世界级文豪,崇拜他的人有很多,当时国内徐志摩,冰心这一派更是将他奉为“神明”一般对待,多次邀请他到国内进行访问和演讲。冰心更是受他影响单独创作了一本《繁星.春水》,可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
1924年,泰戈尔应蔡元培,徐志摩等人邀请来到北京大学给学子们做演讲。当时可谓是全国轰动,各界各个阶层的人士都渴望来瞻仰一下这个大文豪的风采。
于是在访问会上极其热闹,不过泰戈尔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他不懂中文,但是从一些参会者的表情上来看,他也知道了自己并不是受到每个人的欢迎,其中就有鲁迅。
原来鲁迅当时也受邀参加了这次集会,不过显然他并没有感到荣幸,相反这次会议都没有让泰戈尔将自己的论点抒发完,就一脸严肃的走了,临行前还说了一句“一塌糊涂!”,尽管泰戈尔不懂鲁迅的意思,还是感到十分尴尬。
当时在他身边的徐志摩等人只好向泰戈尔打个哈哈,说鲁迅就是一个直来直往的人,没有坏心,将此事糊弄过去。不过这次尴尬却让泰戈尔记了一辈子。
不是因为泰戈尔生气其实现在想想,鲁迅当时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因为“瞧不起”泰戈尔发出的,而是对于国人对于泰戈尔疯狂痴迷的态度发出的一种愤怒。
文章来源:《各界(下半月)》 网址: http://www.gjqks.cn/zonghexinwen/2021/0330/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