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光荣自豪”,香港各界点赞国家月壤在港展出

来源:各界(下半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科学家百年主题展暨月球土壤展27日向香港市民开放。展览的亮点是人类40多年后成功采集的月球土壤,由嫦娥五号返回者带回。香港各界人士称赞展览“鼓舞人心”、“大开眼界”

中国科学家百年主题展暨月球土壤展27日向香港市民开放。展览的亮点是人类40多年后成功采集的月球土壤,由嫦娥五号返回者带回。香港各界人士称赞展览“鼓舞人心”、“大开眼界”、“光荣骄傲”。有小学生表示,以后要开始锻炼身体,积累知识,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形容此次展览“鼓舞人心,值得深刻理解和记忆”,并鼓励大家前来观看。他说,中国科学家10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成就,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在航天科技发展上的坚持和伟大成就。

本次展览共收录310多幅图片和近百组实物,讲述了160多位科学家的故事。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全认为,科学家的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贯穿其中。投身科学救国兴国强国的科技工作者,令人钦佩。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人,都有爱国情怀。增强。

“看完展览,有点激动。”特别行政区政府安全局局长邓炳强表示,国家不仅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经济等诸多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为国家的进步感到自豪。

本次展览还专门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多项航天技术。在该校任职20多年的现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魏炳江表示,这启发了许多香港研究人员。我希望香港的年轻人通过展览了解更多国家的历史,看看前辈们的辛勤工作。几代人的辛勤工作造就了一个他们安居乐业的社会。

港岛校长协会主席方仲伦在参观展览之前担心自己不会了解先进的科学。到达现场后,他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他说,现场导游讲解通俗易懂。希望带学生参观,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祖国的科学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最醒目的东西在展览是由国家得到的月球土壤的一部分。香港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国家航天事业的卓越成就。许多人表示,看到国家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感到非常兴奋,感到国家富强。希望更多香港学子投身科学研究,为国家的航天梦贡献力量。

“中央政府安排在香港举办月球土地展,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的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珠海学院校长李卓芬表示,希望参与相关研究,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看到月球土壤,我惊呆了!"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座教授孙东表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的重要规划。一些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优势正在朝着国际创新技术中心的目标前进。

9岁的香港培桥学院学生吴佩轩对月球土壤充满了好奇。她想知道月球土壤的味道,以及它是否可以使植物存活。她说,以后想当宇航员,去看看美丽的月亮。今后,她将不断锻炼,积累知识,希望未来能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同样热爱航天领域的同校同学蒋觉新也表示,近期将参加航天知识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为未来航天相关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航天科学家连日来港开展多项活动,大大提高了公众对航天的关注度和热情,并逐渐在香港年轻人心中播下了航天“种子”。参与天问一号着陆区选择的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学系吴波教授说,最近有很多学生问他是否可以参加研究或项目,写相关毕业论文,并寻求与航空航天相关的工作机会。

近日,网上涌现不少香港网友留言:“纯爱,只为中国!” “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这句话充满了香港人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兴趣。事业的骄傲和祖国的祝福。记者丁子怡

更多信息或合作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文章来源:《各界(下半月)》 网址: http://www.gjqks.cn/zonghexinwen/2021/0629/1465.html



上一篇:肖战任敏新剧《玉骨遥》受到各界关注
下一篇:海参哥:为什么各行各业都在布局短视频?

各界(下半月)投稿 | 各界(下半月)编辑部| 各界(下半月)版面费 | 各界(下半月)论文发表 | 各界(下半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各界(下半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